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順心就發脾氣,不開心、受到挫折以后用大喊大叫、大哭大鬧、累地打滾、撕扯衣物、亂丟東西、打人踢人等等,各種各樣的方式威脅父母。愛發脾氣的兒童,一般表現是比較任性的。當有些要求不能達到他的滿足的時候,就會出現大發脾氣,一般的勸說往往是無效的,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不順心就發脾氣
1.溫柔的詢問孩子的想法
孩子哭鬧,無非是想要得到家長的關注,如果不懂得孩子的想法,是無法做到精準安撫的。可以用讓孩子做選擇題的方式,去猜孩子想法。
從孩子的回答中,慢慢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做到安撫。
2.讓孩子描述情感
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像是:“寶寶是不是很難過呢,要是媽媽也經歷一遍,也會跟寶寶一樣難過的”,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當孩子慢慢通過理智思考時,他的情緒也往往減弱了,理智區域和情感區域也慢慢形成交互作用了。
3.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因
孩子其實是很懂事的,只不過有些事情自己無法分析和理解,也不知道后果會怎么樣,只管一時的宣泄,那也是下層大腦表現出的特點。
就好比西西愛看電視,但并不知道長時間看電視對自己有什么影響,如果媽媽給西西說:長時間的看電視,會讓自己的眼睛干澀不舒服,慢慢引起近視眼,散光眼等。
而且長時間看電視,也不利于腦部發育,因為屬于被動接受,不管自己想不想,最終都會給出答案。
4.引導孩子反思行為
溝通引導的最后,要讓孩子知道發情緒不能夠對自己的目的起到幫助。
像是:寶寶,你看你這樣發脾氣,又哭又鬧,還摔東西,還是不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東西啊,下次要是再碰到難道還是發脾氣嗎?家長要漸漸讓孩子認識到發脾氣起不到任何作用,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
5.適當讓孩子對一些事情做主
在當孩子能為自己做主的時候,其實能看到他非常的高興,這也給了孩子一些的權限,讓他有更多的鍛煉機會。這對孩子以后成長有很多好處,能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原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