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常說的三觀也就是指: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這都是被大多數人都認同的,也是我們家長需要教會孩子的。但有些家長總是能夠碰到三觀不正的孩子,這也就需要知道孩子的具體表現,然后再對其進行引導和糾正,讓孩子早點回到“正途”。
孩子三觀不正的具體表現
1、只為自己謀私利,等本不懂得付出
從小就不知道把好東西分享給身邊人,只會藏著掖著,看不得別人的東西比自己好,看不得別人過得好,只會在他人身上索取不知道回報,覺得別人給他東西天經地義,根本不懂得付出。
心地狹窄的人,世界也是狹窄的,如果從小就有這種行為,盡快地引導孩子,不孝順都是小事,就怕成為啃老族!而這也就是孩子三觀不正的表現之一。
2、容易滿足
一些孩子出生之后,媽媽因為工作比較忙碌,所以會把孩子交給老人。后期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媽媽會把孩子接回家,不少媽媽在沒有陪孩子的這段時間,會產生虧欠心理,因此會加倍的補償,甚至無底線的滿足孩子。
久而久之,讓孩子出現了不滿足的心態。在孩子的成長中,對于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給予支持,但是無理的需求,也要適可而止。
3、不懂得感恩
孩子是家庭千盼萬盼得到的珍貴禮物,在成長中,很多父母都以孩子為中心,并滿足他的需求,可要是孩子對家人的付出視而不見,覺得理所應當,那將來以后,可能也很難孝敬父母。
孩子三觀不正家長怎么教育
1、及時管束孩子的不當行為
對于三觀不正的孩子,那家長就要合理地限制孩子的不當行為,可以加強孩子的紀律觀念。及時管束孩子的過分行為,可以修正孩子的人生觀。比如,當孩子想要他不太需要的物品時,就不必馬上買給他。可以給他講明道理,如果孩子不服從,就要做適當的懲罰。
但管束時,一定要拿出作家長的權威,否則很難達到目的。但也不要懲罰得太多,更不能從身體和心理上虐待孩子。因為你管束孩子的目的,只是要告訴他正確行為的標準,讓他明白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樣的事情不能做。只要孩子接受了,就行了,就不必再懲罰了。
2、告訴孩子,品行比金錢重要
孩子天天都在認識周圍的世界,而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一些年紀較小的孩子也學會了攀比,比如你的書包是多少錢的,我的書包是多少錢的。在這些過程中,孩子往往會逐步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可能會產生愛慕虛榮的心理,逐漸就會變得三觀不正。
所以當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教導。可以告訴孩子,有些東西與金錢毫無關系,比如人的品行,還有人的健康與快樂。讓孩子明白衡量一個人有很多標準,比如修養、學識、脾氣、特長等,特別是情操高尚的人,往往會被別人評價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之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