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想讓孩子學好,不僅僅是讓他在學校奮筆疾書,或者是廢寢忘食,家長還要做好保障工作,不讓孩子有后顧之憂。有的時候很多家長沒有太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當學生成績不好時就要主動和老師溝通,詢問他的學習情況。
學生成績不好家長怎樣向老師表達
學生成績不好家長可以跟老師說:對于孩子這次的考試成績我感到很遺憾,這是我們做家長的失職,對孩子的學習關心不夠。通過這次考試不僅孩子會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我作為家長也會吸取教訓。以后,會更關心他的學習,幫他找方法,開導他,讓老師您費心了。
那么學生成績不好家長應該怎么引導他呢?
1、調(diào)動孩子自身和積極性
外因要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這是變化的規(guī)律。學生成績不好,家長要配合他們自我教育,才會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因此,家長要找出孩子自身所具有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要千方百計調(diào)動、刺激他們的積極因素發(fā)揮作用,克服消極因素。
2、從基礎知識抓起
并積累錯題不要一下子給孩子定過高的目標,不容易完成,且容易給孩子造成焦慮。在具體的科目中也是,不要一下子定太高的目標分數(shù),不要一下子就讓孩子去攻克大難題。制定長遠的學習計劃,從基礎知識抓起,先放棄難題,給孩子留出學習進步的時間。
同時注意積累錯題,把自己做錯的題都整理出來,考試之前多次復習錯題,保證不在同類的題型中出錯,這樣學習成績自然就會進步了。
3、家長要求不要過高
很多父母過度關注孩子,對孩子期望和要求過高,都是對他非理性的愛。這種失去理智的愛會與孩子內(nèi)心最強大的力量 ,也就是成長的力量為敵,絆住孩子的腳步,束縛孩子的心靈。父母的過高要求,會使孩子經(jīng)常得不到接納和肯定,以至于無法形成客觀的、良好的自我認同感。
4、讓孩子養(yǎng)成規(guī)劃時間的習慣
規(guī)劃、利用時間是一種能力,不能等上了孩子成績不好時再培養(yǎng),很早就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規(guī)劃時間的習慣,例如:周日一天14個小時,讓孩子以小時為單位自己劃分、安排,想要做哪些事、各約需要多少時間等,然后鼓勵、協(xié)助孩子去完成他的時間規(guī)劃。
學生成績不好的原因
第一、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一放學回家,總愛先挑自己喜歡科目的作業(yè)來做,一會兒翻翻這本書一會兒又翻翻那本書,一晃到了晚上,很多學生喜歡邊做作業(yè)邊吃東西邊聽歌。
再者,學生在作業(yè)習慣上總是會忽略復習,90%以上的學生都是邊翻書本邊寫答案的。那么當學生對自己當天所學都未掌握好就急于去做作業(yè)的話,勢必會浪費時間,同時導致重要的知識點并沒有真正弄明白,那么考試時肯定要敗下陣來。
第二、動機不足。學習動機不足的主要表現(xiàn)有:學習不是特別感興趣,只做老師布置的內(nèi)容;學習很被動,當著父母面時強硬的學習;安于現(xiàn)狀,對目前成績已經(jīng)滿意。自己對學習的動機不明確,沒有樹立學習目標,認為學習是父母逼迫無奈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