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五年級孩子厭學怎么辦?很多人在回憶童年時,印象都是童年都是無憂無慮的,只需要學習就好了,其實,處于童年的孩子也有童年的煩惱和憂愁。尤其是在四、五年級,是孩子厭學的高發期。因為四五年級的時候,孩子在心理和生理都有著極大的變化。這個階段,很多孩子會出現厭學的情況。
五年級孩子厭學怎么辦:
一、父母要對孩子理解和尊重
到了五年級后,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而且四五年級是高年級,課程內容從培養學習興趣轉向大量知識系統性的學習,這就要求孩子必須開始從被動向主動學習轉變。
家長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可以學得不好,但是不能不努力。對于思維正在高速發展的孩子來說,這將會促使他們的成績穩步前進,而不是厭學。
父母的嘮叨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在這個階段,要找準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父母要理解和認同孩子的情緒: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關系,說出來,看父母有沒有辦法。當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后,他的一切消極、叛逆的情緒都會消失。
二、培養孩子的接受和適應能力
五年級的學習難度就有了質的改變。低年級只要求鞏固識字、寫字,能背誦、積累,做到“囫圇吞棗”即可。而高年級就要求了解古詩句、文章的意思,初步領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內容范圍擴大,難度加深,極其考驗孩子對新知識的接受和適應能力。所以,進入五年級,一定要明確這是孩子學習的關鍵:鞏固基礎,把握變化。
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厭惡學習,從而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這個階段,要允許孩子覺得學習很難,要陪孩子一起去適應。
三、培養孩子學習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來自于他們的自我激勵外,還需要來自于父母的賞識和鼓勵。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家長說他聰明,他就聰明;家長說他笨,他真的會變笨,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暗示”作用。
培養好習慣。好習慣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做家長的不能企圖孩子“一口吃個胖子”。利用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加法原則,讓孩子慢慢來。壞習慣也是一點點改正過來的,這樣做不僅能保護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讓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戰勝自己的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信心也會大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