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生活環境好了,各種手機、游戲等外界因素對孩子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大,甚至會導致注意力下降。特別是在孩子在上課的時候顯現出來,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這些是說明他的專注力是有問題的,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的聽課效率大大降低。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怎么辦
1、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家長要多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注意力不是一天能集中出來的,凡事都要有過程,如果孩子處于厭學階段,就很容易全面反抗學習,這種情況,先培養孩子在其他事情上的專注力,再引導孩子把專注力轉移到學業上。
2、善用學習定量
日常學習中,孩子很容易形成或寬松或嚴格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定時定量學習的好習慣。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所以,家長應該盡早與孩子一道制定良好的計劃。
在制定學習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目前的學習現狀、思維習慣、身體素質、學校課程進度、考評要求等。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制定一定的學習任務,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孩子學習起來更加勞逸結合。對于制定的計劃家長要要定期檢查,這樣才能督促孩子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學習進度。
3、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注意力是有限的,一心兩用會降低注意力的效果,尤其是孩子正處于注意力發展過程中,同時做幾件事情,會損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專心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一邊玩玩具一邊看電視,兩者選擇一樣,讓孩子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4、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舉手回答問題這個簡單的動作,有些低年級的學生家長偶爾還會跟孩子強調一下,可是越是到了高年級,課程難度越大,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卻越忽略了這一點。一般來說,上課積極舉手的孩子,很少有開小差的情況。
上課積極舉手參與課堂互動,說明孩子至少明白了老師提出的問題,經過了一番快速思考,并且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答案。越是積極舉手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越是能夠緊跟老師講課的節奏,越能夠獲得老師的關注。孩子的聽課質量也就越高,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5、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個兒的事,用心學習,是對自己將來負責。通過刻苦學習,掌握了各種技能,是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資本。一個對自己都不負責的孩子,將來是不可能關心、愛護他人,更不用說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來。
6、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許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與家庭環境有關。有的家長晚上喜歡看電視,而且聲音很大,還有的家長喜歡把鄰居、同事約在家里打麻將,這必然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學習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安靜。不要讓孩子注意到家長在做什么。如果家長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讀書、學習的習慣,孩子就能耳濡目染。
7、運動訓練法
大量研究表明,在對普通學生和參加定期訓練的體育學校學生的比較研究中發現,普通學生在安靜狀態下的注意力水平明顯低于參加定期訓練的體育學生,體育學生的注意力水平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有規律的科學參加運動訓練是影響中小學生注意力品質的一個因素。
孩子不認真聽課怎么辦
1、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技巧
當孩子有一個認真聽講的計劃和概念之后,家長還要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技巧是什么,也只有讓孩子了解并且感受到過程的重要性,他們才能夠通過過程去達到認真聽課的效率。比如說當孩子聽課效率不太好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方法。
2、有目標的學習
一般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孩子,都是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只有定下學習目標,孩子才不會對學習迷茫。有了明確目標,安排好學習時間,孩子的思想會放在完成目標上,便不易產生厭學心理。
3、不做負面暗示,給孩子良好的環境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說負面暗示的話,這對孩子的自信心建立非常不利。有必要的時候和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多給孩子鼓勵,減少對孩子的負面評價。最后,家長自己的內心要強大,不要強迫孩子“專心”,信任孩子,相信他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孩子的學習習慣怎么培養
1、培養孩子學習自覺性
大部分剛上小學的孩子,還沒能夠深刻理解到學習的重要性,很少可以真正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習興趣,更別提是學會自主學習,因此需要家長正確的教育引導,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自覺性,要對孩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先不著急給孩子安排學習任務,綜合考慮各種可能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包括孩子的心情及生理變化。
2、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一個好學生也需要對自己的學習有責任感,而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就是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因此要告訴孩子,在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放下手頭的一切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自己完成的作業決不讓別人代替。
如果孩子做作業中遇到困難,家長只能給以講解和啟發誘導,鼓勵他自己去克服困難,找到答案,決不能包辦代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