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高考只是人生中眾多重要考試之一,高考的結束并不代表生活的結束,那么高考后孩子情緒煩躁怎么辦呢?父母可提醒孩子進行入學前的準備,將負性情緒化解為切實可行的措施,盡早適應新的角色轉換。
對考得不錯的考生,父母可提醒孩子根據所報考的大學及專業要求,進行適應性預習或參加一些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對考得不理想的考生,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放眼未來,不拘泥于眼前的得失,樹立遠大的理想。
高考后孩子情緒煩躁怎么辦
據心理學有關研究表明,高考結束到錄取結束這段時間里最容易出現“高考后綜合征”,60%—70%的高考考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近20%的考生會因為過分焦慮而影響日常生活。
1、焦慮心理
這類考生高考后容易出現反復比對考試答案,計算自己的各門功課得分,甚至擔心自己填錯答案,患得患失。為此情緒高度緊張、煩躁,坐立不安,吃不下、睡不好。
一般而言,焦慮心理容易出現在平時學習成績不錯但穩定性欠佳的考生身上。他們往往期待值比較高,在等待成績出來的日子里,尤其父母親詢問高考成績時,由于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
家長應對策略:幫助孩子學會放松
面對這類考生,可以讓考生紙筆寫下焦慮和擔心的問題,將每個問題的原因找出來,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如查詢高考相關最新信息,咨詢招生老師相關招生動態,宏觀了解各大學校專業動向等,孩子會由于了解而放下焦慮。
父母還可幫孩子找一些適合的減壓方法,如正念放松、肌肉漸進式放松法、深呼吸等,身體肌肉放松下來,焦慮情緒也會緩解。
另外,父母可采取轉移法幫孩子從對高考分數的關注,轉移到其他方面。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打球、聽音樂、和朋友聊天等,忘卻煩惱。或進行體育鍛煉、出外旅游,也可根據孩子的需要進行“調整性學習”,如看一些文藝類的書籍。
2、抑郁心理
有的考生可能因核對答案感到考得不理想或出現填錯答題卡等低級錯誤而產生強烈的懊惱,后悔考試過程中的失誤,對幾年來的學習自我否定。
還有的考生認為自己考得不理想,憋在家里,郁郁寡歡,羞于見人,每天悶悶不樂。這種考生出現的抑郁情緒,如果父母處理不當或不進行疏導,持續下去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家長應對策略:接納理解孩子
對于這種情況,家長要充分共情孩子,理解孩子,及時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把煩惱和痛苦說出來,不要一味責怪孩子,對于不能改變的結局要勇敢接受,鼓勵孩子對未來作出選擇、安排。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切忌說消極的話,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以前天天要你好好學習又不聽”之類。推薦給家長的一個簡單有效應對抑郁情緒的方法是,教給孩子做“好消息與壞消息”的練習。
比如談論高考失利,壞消息是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不能和好朋友在同一所大學等,但好消息是這次失利也是一次逆襲機會,一次逆商訓練的機會,促使自己在接下來的大學學習中努力學習,爭取考上理想大學的研究生。
這個階段,家長可讓孩子每天花三分鐘,把這些瞬間記錄下來,如窗外的陽光、同學的鼓勵、陌生人的幫忙等,都可以寫在本子上,或記錄在電腦、手機上。這些文字會幫助孩子去關注生活中積極、正面的部分。
此外,家長還可建議孩子做一些有興趣的事,可以聽一些歡快的音樂,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或是利用假期學一些技能讓孩子重新找到價值感。
3、憤怒心理
有的考生回想著自己寒窗苦讀十幾年,結果完全不如人意,心里越想越氣憤,并將自己的憤怒情緒發泄到家長及朋友同學身上,甚至借酒消愁,出現極端行為。
家長應對策略: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面對孩子的憤怒情緒,家長不要急著去否定,而是首先接納孩子的憤怒情緒,了解孩子可能引發憤怒的原因。可以讓孩子記錄下憤怒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當時的想法和自己的憤怒值。
等孩子心情平靜的時候再去分析。對于能改變的部分教孩子采取建設性措施,對于不能改變的部分坦然接受,學會不為過去的憤怒而感到折磨。
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勇敢地表達憤怒情緒,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詞匯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與別人溝通,表達憤怒的詞匯有很多。
比如說:“火冒三丈,煩躁、不爽,焦躁,生氣,氣憤、怒火中燒”等等,平靜表達出這些代表感受的詞語,比直接表現出情緒會好得多,還可以幫助孩子在生氣時保持冷靜。
高考結束后,作為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
作為考生最為密切的陪伴者,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地關注孩子的狀態。孩子考出了理想的成績,固然應該高興、放松,但也需要善意的提醒和督促,積極引導他們為未來的大學生活做好心理和物質上的準備。
孩子考得不理想,甚至于落榜,家長不要過度指責、甚至埋怨或冷淡,更應積極引導他們正確面對人生的挫折失敗。
高考是孩子自己必須面對的一場歷練,沒考好他們自己更難受,家長應更加包容和鼓勵,肯定孩子在備考過程中的努力和堅持,言談舉止中告訴孩子,父母是你永遠堅強的后盾,無論成敗,父母對你的愛永無改變。
2、尊重孩子的選擇
高考結束后,選擇學校和專業是考生和家長都非常重視的事情,家長不要“大包大攬”,也不要當“甩手掌柜”。如果孩子很明確自己的專業,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畢竟未來的路還得靠孩子自己走。
如果孩子還不知道如何選擇,則要和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創造機會讓孩子接觸各個專業,幫助他們逐漸找到感興趣的、擅長的領域;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在充分考慮之后選擇復讀再戰,或就業都值得尊重。
孩子高考后,已經逐漸成年了,有了獨立思考和選擇的需求,同時他們的社會經驗又不夠豐富,父母要在尊重基礎上適當地引導。
3、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孩子在高考后可能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比如情緒低落、煩躁、食欲減退、失眠等,一般情況下兩周左右能逐漸緩解。
如果孩子上述不適持續長時間存在,癥狀進行性加重,同時出現一些抑郁、疲勞、話少、輕生想法等表現,家長需提高警惕,及時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