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作為家長,我們要有耐心,和孩子慢慢交流,不能不耐煩,也不能吵孩子,需要溝通!看看有沒有他非常崇拜或者愿意交流的人,讓這個人和孩子推心置腹的溝通一下!
高二厭學情緒嚴重怎么辦
1、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讓厭學孩子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家長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有前途的和受尊重的,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當然,家長對厭學孩子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2、要學會傾聽
不要總是認為和高二學生之間有代溝,高二學生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和孩子進行溝通,而最有效的就是學會傾聽,當高二學生有苦惱的時候剛開始第一時間肯定告訴他的父母,而如果有幾次你們的交流不順利,那么漸漸地可能他就不會向你們傾訴了,所以一定要學會傾聽。
3、不提過高的要求
很多孩子之所以對學習有恐懼感,大多是源于父母過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本沒錯,但有些時候,父母逼迫太多,會慢慢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興趣,一旦孩子某次考試沒考好,孩子就容易自暴自棄,產生厭學心理。
4、父母要給予孩子理解與鼓勵
當孩子有了厭學的表現,家長也不要過度緊張,每個人在學習階段都會產生不想學習的念頭,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多多開導孩子,也可以給他講講你們上學時候的事情,調節他的情緒,適當用一些小獎勵來鼓勵孩子讀書學習,給他制定幾個比較容易實現的小目標,在孩子完成之后給予他鼓勵和夸獎,讓他體會到認真學習的成就感,隨后逐步增加目標難度直至孩子擺脫厭學的情緒。
5、營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給孩子營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很重要,有的家長卻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孩子在寫作業,你卻在孩子旁邊看電視、打牌、打游戲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哪里還能安心去學習。心里早就心猿意馬了,學習效率也會很低。家長要有意識的給孩子營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避免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受到打擾。
導致孩子厭學的因素有哪些
1、是厭惡學習,到了中學,增加了很多學業內容,孩子對于學習可能會感覺有點手足無措。
2、是在學習方面感到迷茫,跟很多孩子交流的時候,發現孩子不知道為了什么去學習,尤其是感到迷惑:為什么要學不擅長的那些科目?
3、是孩子對學校的厭惡,學生當中經常會傳遞著一些情緒,比如說對學校制度的不滿,對一些人和事的抱怨。
4、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在贊美聲當中或者是眾人的目光當中成長起來,會成為大家的焦點。
5、是孩子沉迷于手機而厭學,也就是手機癮的問題,其實這與過去的孩子沉迷于網絡或者沉迷于電視一樣,現在的孩子更容易沉迷到手機游戲里面,這是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
家長與高二孩子溝通的技巧
1、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么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
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到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2、討論相互間的差異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
由于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著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而不至于演變成一場沖突。
3、討論對孩子們來說重要的事情孩子們生活在不同于成人的另一個世界之中。有些事情對父母來說并不重要,甚至另人煩惱;但對孩子們來說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義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裝對孩子們的事情感興趣,但是必須對他們感情和觀點表示尊重。因此,經常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事情是必要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